其他山野建築



其他山野建築包括:

 

車路

建造一條車路,總要花上人力物力,郊野的車路,通常都有它的用途,例如林務、水務、商用(例如昔日礦務)、民用或軍用等。有些原先是軍用車路,現時已變成為民用,例如荃錦公路、扎山道、西貢公路等。

昔日軍用車路例子:

地點 地圖 地圖 紀念碑 紀念碑碑文 備註
扎山道   1907
JAT INCLINE
CONSTRUCTED BY
119TH INFANTRY
(2/9 JAT REGT)
REPAIRED BY
3/9 JAT REGT
1932
 
紅花嶺   ROBINS NEST JEEP TRACK
56 FIELD SQUADRON RE
24 FIELD ENGINEER REGT
1950
 
龍山
九龍坑山

1952年

1957年

BIRDLY JEEP TRACK
BY
11 FIELD SQUADRON RE
OF
24 FIELD ENGINEER REGIMENT
1950

參考1952年的地圖

  • 最初的車路並不到達九龍坑山山頂
  • Bird's Hill = 龍山
  • Bird's Pass = 桔仔山坳

參考1957年的地圖:車路已經延至九龍坑山山頂

北大刀岃
1952年

1957年
1955
TAU PASS
JEEP TRACK
CONSTRUCTED BY
56 FD SQN RE
15 FD PK SQN RE

根據地圖的標示,Tau Pass是位於龍山與北大刀岃之間的山坳,它是Birdy Jeep Track與Tau Pass Jeep Track交滙點,地名不知是否跟「橋頭(Kiu Tau)」有關。

參考1952年的地圖:已經有車路(現今的牛牯嶺行山徑)由放馬莆經牛牯嶺至北大刀岃,但車路入口不見紀念碑

參考1957年的地圖:有另一段車路由Tau Pass(紀念碑附近)通住牛牯嶺軍營

 

第一段龍山軍車路於1950年5月10日正式啓用,當年報章亦有報導[報導1][報導2],亦有相片記錄了當時港督與高級長官巡視該公路情形。根據報章報導,另外有兩條軍車路於1950年5月11日正式啓用,分別為「Robin's Nest」及「Titan」,「Robin's Nest」毫無疑問就是紅花嶺軍車路,但「Titan」又是哪一條軍車路呢?看看昔日地圖,1952年前以下軍路仍未建成:

  • 大石磨
  • 小萬里長城
  • 荃錦公路

筆者相信「Titan」應該是由放馬莆經牛牯嶺至北大刀岃(現今牛牯嶺行山徑)的軍車路,當年北大刀岃的英文名字為「Tai Tan Yang(N)」,估計「Titan」是「Tai Tan Yang」的簡稱。這三條軍車路豎立了外貌相同的里程碑,相信當年車路入口是有紀念碑,但現時已不知所終。

「Birdly」、「Robin's Nest」及「Titan」軍車路都是在二戰後、1949年下旬開始興建,之後還興建了數條軍車路(例如大石磨、麒麟山及牛潭尾附近等),應該是應對新中國的成立。

九龍及新界的軍車路一般都是從山體南面登山,估計假若有源自山體北面攻擊,山體便會成為一道天然屏障,避免軍車路受到猛烈攻擊,軍車路便可以為山上設施及人員提供一條快速安全的補給或撤退路線。

另外,本網站的「公路里程碑」會介紹數條設有里程碑的公路,歡迎看看。

 

水務設施

為了提供食水(特別是鄉村),水務署有時候會在郊野敷設水管及建造小水庫,行山的朋友都會稱呼這些路徑「水管路」,例如:

大浪凹水管路往高流灣
金馬倫山山頂昔日配水庫

 

供電設施

由於發電廠通常位於海邊(用海水來冷卻發電的餘熱)及遠離民居,電力公司會建立輸電系統傳輸電力。輸電系統當中包括電塔、架空輸電纜、電線桿、地下電纜等,即使客戶或用戶位於較偏遠地區(例如鄉村或山野發射站),電力公司一般都會為他們提供電力,但一些人口較少或較為偏遠的地區(例如蒲台島及東平洲),至今仍然是沒有電力供應,居民要自行使用柴油發電機發電。

 

煤氣管道

大欖郊野公園內有一條頗有名氣的路徑,大家稱呼它「大欖煤氣管道」,根據網上資料:「為配合赤臘角新機場及大嶼山發展之需要,一條高壓煤氣喉管已經鋪設好,以荃錦公路為起點、跨越大欖郊野公園、再經海底管道連接大嶼山北部為終點。工程於1995年3月展開,1997年年底完成。該12.7毫米厚的喉管正埋藏於地下約一米深之處,以確保不受溫度變化、山火、地震或人為的破壞。」。

大欖煤氣管道,由川龍西煤氣檢管站至大欖涌,全長約15公里,沿途豎立了至少37個圓筒形標柱(Marker Post,編號#1-37),用作檢查和維修喉管之用。大家只要在網上搜尋「大欖煤氣管道」,便可以找到相關資料,亦可參考行行企企的「大欖煤氣管道」遊蹤。

1 8 10 14 15 24 26 28

 

除此之外,根據煤氣公司機電工程處資料,川龍西煤氣檢管站還有另一條煤氣管道,標柱外型跟大欖煤氣管道有點不同, 由林錦煤氣檢管站「出發」,經過川龍西煤氣檢管站,連接荃錦煤氣調壓及檢管站。大家可參考行行企企的「林錦/荃錦煤氣管道」遊蹤。

12 12 12 42 39 38 41 44

 

固網電訊設施

筆者曾經聽聞,昔日電話公司擁有專利權的時候,其中一個條件是即使客戶或用戶位於較偏遠地區(例如鄉村、郊外或離島),電話公司都要為他們提供服務。時至今日,在郊外間中仍會見到一些綠色的金屬柱,它們是電話線桿(電線桿通常是木柱)。隨着鄉村荒廢及流動通訊普及,位處郊外的固網電話已經越來越少,但部份仍然在使用中,例如東龍島、分流、圓墩、全香港各個郊野公園管理站等,繼續為大家提供穩定可靠的通訊服務。

 

微波中繼站/反射板

微波傳輸屬於一種直線波,即傳送與接收之間不能存有障礙物體阻擋。如果遇上障礙物,便要設立中繼站或使用微波反射板,把傳輸訊號避開障礙物而傳送到接收站。衛奕信徑第三段五桂山上的兩塊大金屬板,便是微波反射板。多年前海事處於龍鼓洲及蒲台島亦建有微波反射板,傳送爛角咀雷達站及橫瀾島雷達站的訊號,現在已經改為利用中繼站傳送。

五桂山上的微波反射板

 

民航處北大嶼山微波中繼站

 

燈塔/燈標

根據海事處資料,於2021年中,海事處維修保養超過570個輔航設備,當中約有130個為燈浮標、320個航標和120個碼頭燈。其中一部分燈標和燈塔豎立在孤島或郊野近岸或山上開揚的地方,例如橫瀾島、燈籠洲、青洲、分流、蒲台島、北果洲、東龍洲、橋咀島等。

至於燈塔和燈標有甚麼分別?大家可以看看這一篇報導:「香港共有6座燈塔,其他設有發光導航設備的建築結構,稱為燈標」 。 6座燈塔分別為:

燈籠洲
青洲
哥連臣角(黑角頭)
藍塘
鶴咀
橫瀾

 

如果想知道身處的地方附近有沒有海事設施,可以考慮下載及安裝海事處海道測量部的「eSeaGo」應用程式

 

村落

曾經以為郊外是荒山野嶺,人跡罕至,原來除了沿岸地區之外,深山也有村落,村落附近還開墾了不少農地。

為甚麼會在山中建村?思前想後,可能有以下原因:

  • 海邊的土壤鹽份較高(「鹹田」),相對較為不宜耕作
  • 避開海盜
  • 地勢較低的地已經被佔用
  • 有較潔淨的水源
  • 某些農作物(例如茶葉)比較適合在山上種植
  • 方便工作,例如在礦場附近建村

昔日為了來往不同的地方,村民會出錢出力築橋鋪路,時至今日,鄉郊仍可以找到百年以上的石磴古道及修橋築路碑。如果對古道有興趣,可看看筆者對古道的簡介。

除了村路,昔日不論是鄉民或者是政府,對於教育可說是不遺餘力,即使是偏遠的鄉村,鄉村附近總會有至少一座學校。如果對鄉村學校有興趣,可看看筆者對鄉村學校的簡介。

 

村界石及問路石

小小的一塊界石碑,記載了昔日的村界;小小的一塊問路石,默默地為無數人指路。這些石碑多數都是百多年的文物,雖然它們現在可能已經不太顯眼,但它們都曾經背負着重大意義。

村界石例子:

界石 地點  
張宅地界 城門(昔日張屋村西面小山丘頂)
湖洋山地界 城門
蓮麻坑山界 摩囉樓12號警崗往橫瀝途中
吳宅山介 梅子林往花心坑途中(女婆坳)
吳宅山介 梅子林往茅坪途中
九華徑山界 長源路小徑往金山無線電站途中

 

問路石跟界石不同,界石由地段擁有人豎立,提示(或警告,例如軍事地界)路人已經進入或離開所屬範圍;問路石則是指引路人如何前往目的地。問路石例子可以參考山樂會網頁

 

小廟/土地公/山墳

墓碑會說話。遊走山野中,間中都會遇上小廟及山墳,有些已經有超過一百年歷史,大家下次行山時,不妨留意一下。

例子 地點 備註  
普同塔 鳳凰徑標距柱L043往L044途中的山坡上 普同塔
皇清恩錫九品孺人洪老大母馬氏之墓 火炭昔日山尾村附近 「皇清」指的是清朝,敬稱
「錫」,通「賜」,恩錫=恩賜
「九品孺人」:九品官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
火炭山尾村是一條客家鄉村,全村姓洪,墓碑上「祀男」為「國、道」字輩
皇清敕授的釐廠義塚 佛頭洲 佛頭洲釐廠義塚
同治十三年八月風災(一八七四年)
紀念壹號拖船十一名罹難官兵

 

香港史學會曾獲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資助,彙集安墳於不同墓園之華籍名人墓銘,從而探究該等華人在二十世紀初期至中葉的活動和對香港的貢獻。大家可以參考受助計劃的成品:

 

軍用界石

這些界石,是用來標明軍事用地範圍,界石上刻有:

  • D.L. - 據聞代表「Defence Lot」
  • W.D. - 據聞代表「War Department」
  • W.D.L. - 據聞代表「War Department Lot」

根據《軍事設施禁區令》,香港現時有19處軍事用地,而這些軍事用地外圍都有機會找到相應界石(Boundary Stone)。

地點  
1 中環軍營
1A 中區軍用碼頭建築物範圍  
2 赤柱軍營  
3 三軍司令官邸
4 正義道軍營
5 西區軍營
6 槍會山軍營
7 九龍東軍營
8 歌和老街一號A
9 昂船洲軍營  
10 石崗軍營
11 石崗村
12 新田軍營
13 潭尾軍營
14 新圍軍營
15 新圍/大嶺練靶場  
16 青山練靶場
17 大澳軍營
18 赤鱲角軍事運輸中心  


此外,《防衛(射擊練習區)條例》亦訂明認可射擊練習區(青山射擊練習區、羅湖分類靶場及新圍/大嶺靶場)界線。

報章指出,目前劃為軍事禁區及認可射擊練習區包括「駐港部隊大帽山政府土地內設置雷達站及相關通訊裝置設施範圍」,筆者閱讀上述條例後,可能筆者才疏學淺,未能參透箇中玄機。

昔日軍用界石:

例子 地點  
WD1 緬甸臺垃圾站旁
WD5 九龍公園
WD8 加士居道/佐敦道
WD No 6 夏力道
WDL54 訊號山公園
皇家海軍電台界石 香港公園
WD CABLE 麥理浩徑標距柱M99-M100之間
WD 麥理浩徑九龍坳
軍部地界 深水埗公園
WD 摩星嶺徑(編號被泥土遮蓋)

WD BOUNDARY
軍部地界

新田軍營外圍

 

即使身在市區,大家也可能發現身邊有一塊軍用界石。

 

前總督山頂別墅界石

昔日扯旗山山頂,建有一所別墅,以作香港總督避暑之所。別墅最終於1946年拆卸,數塊刻有「GOVERNOR’S RESIDENCE」字樣的界石則仍然默默地屹立在山林之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前總督山頂別墅考古工作報告 附錄A》最後一頁。

 

九龍水塘KWW1902 界石

根據網上資料,當年建造九龍水塘時,豎立了多座界石。這些界石刻有「KWW 1902」,代表了「Kowloon Water Works」,每塊石面文字的方向都是背着水塘,因為它們就是集水區的界線。

大家只要在網上搜尋「九龍水塘界石」,便可以找到相關資料,亦可參考行行企企的「尋找九龍水塘界石」遊蹤。

 

長洲界石

多年前已經有市民記錄及尋找長洲界石,據悉政府在 1919 年通過法令(Ordinance 14 of 1919),並樹立了 15 座界石以作記認,現今至少有11座仍然存在。網上有不少相關資料,只需在網上搜尋「長洲界石」便可以找到界石圖片及位置。

古物古蹟辦事處的「政府文物地點」(2022年5月版本)記錄了當中7座界石,但已知的另外四面(例如下圖的13號界石)卻未有納入列表內。

 

新九龍/新界界石

古物古蹟辦事處的「政府文物地點」(2022年5月版本)記錄了四顆新九龍界石,早前亦有關於新九龍/新界界石的報道。現行法例對新九龍有以下定義:

‘New Kowloon (新九龍) means that portion of the New Territories which is delineated in red and shown upon a plan marked “New Kowloon” dated the 8 December 1937, signed by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countersigned by the Governor and deposited in the Land Registry.’

早於1926年的地圖,已經有新九龍的地段規劃。根據昔日的測量圖,當局於九龍西面分界線曾經設置了至少五顆界石,分別位於:

  *   西端岸邊(A,現時呈祥道/清麗苑附近)
  *   西面第一個轉折位(B,現時荔灣花園D座附近)
  *   青山公路(C,現時青山公路葵涌段/鍾山臺附近)
  *   大埔道與赫德傑道之間(D)
  *   大埔道東面山坡,海拔500英呎(E)

分界線往後便沿海拔500英呎伸延至照鏡環山坳(除了秀茂坪至馬游塘一段),然後下降至鯉魚門岸邊。暫時未見有相關地區的測量圖有標示分界線或界石位置。「政府文物地點」的另外三顆界石分別位於:

早前於赫德傑道發現的界石,應該是標示於測量圖的「D」,這顆界石得以保存,維修斜坡的工人應記一功;而「A」、「B」、「C」及「E」界石相信已經消失了。

新九龍/新界西面分界線
大埔道測量圖
赫德傑道界石
赫德傑道界石

 

1970年九龍半島地圖亦有標示新九龍界線,當中南面界線除了界限街之外,其餘分界線已經很難準確地確定;北面界線則有詳細描述,包括新的起點、16個轉折點、終點及三座界石(「A」、「B」及「E」)。根據當中資料及筆者大膽推算,估計它們的位置是:

  N E 與下一點連接方法 WGS84緯度 WGS84經度 備註
1 72539 115981 直線 22.33806 114.13352  
2 73835.21 116952.4 直線 22.34163 114.13639 界石「B」
3 75162.31 121987.5 沿海拔500英呎 22.34528 114.15129 界石「E」
4 65708 150279 直線 22.31925 114.23499  
5 65412 150538 沿海拔500英呎 22.31844 114.23576  
6 64960 151320 直線 22.31719 114.23807  
7 64950 153200 沿海拔500英呎 22.31716 114.24363  
8 59560 153230 直線 22.30233 114.24371  
9 55706 152030 直線 22.29172 114.24016  
10 55206 152072 直線 22.29034 114.24028  
11 54715 151938 直線 22.28899 114.23989  
12 54271 152181 直線 22.28777 114.24061  
13 53965 152479 直線 22.28693 114.24149  
14 53765 152569 直線 22.28638 114.24175  
15 53690 152665 直線 22.28617 114.24204  
16 53635 152814 直線 22.28602 114.24248  
17 53575 152845 直線 22.28585 114.24257  
18 53490 152900 終點 22.28562 114.24273  
Original Boundary Stone 72762.37 116149.4 最早期的起點 22.33867 114.13402 界石「A」

 

根據上述資料,筆者製作了一個KML檔案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但務必注意檔案資料包含了筆者推算,請自行判斷及驗證。

 

九廣鐵路界石 (KCR BS)

瀏覽昔日測量圖時,發現原來舊日九廣鐵路,在煙墩山隧道沙田出口至羅湖鐵路沿線(包括和合石支線),擺放了數以百計的界石(KCR Boundary Stone),部分界石於測量圖內註有編號。根據測量圖內的界石編號,編號由南至北遞增,當列車北行時,左邊界石編號大多數是雙數,右邊則大多數是單數,但亦有例外。

隨着:

  • 鐵路電氣化,包括全線敷設雙軌
  • 斜坡平整
  • 興建隔音屏、圍欄、排水渠及其他設施
  • 築橋建路
  • 郊區城市化

相信絕大部份界石已經被拆除棄置,然而,至少有數面離開路軌較遠或位於山坡上的界石仍然倖存。網上亦有少量關於界石的資料([參考一]、[參考二]),但究竟界石是何時豎立及有多少面,則找不到資料,只知道50年代的測量圖(現時公開資料能夠免費獲得最早期的新界測量圖)已經有它們的蹤影;九廣鐵路(英段)於1910年10月落成啟用,如果界石是在差不多時期豎立,它們已經有超過一百年歷史。根據昔日測量圖(112-NW-C,1959年),大埔滘鐵路隧道的山丘上至少有兩面九廣鐵路界石,[參考二]提及的界石相信是位於上述測量圖西面的界石。

筆者探訪了部份仍然倖存的界石,它們都刻有「K.C.R. No nnn」,當中「nnn」代表它們的編號:

K.C.R. No
編號被水泥覆蓋
K.C.R. No
編號被水泥覆蓋
K.C.R. No
編號被泥土覆蓋
K.C.R. No
編號模糊
K.C.R. No 84
K.C.R. No 164

 

根據昔日的測量圖,筆者製作了一個KML檔案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但務必注意檔案內容很大機會有錯漏,請自行判斷及驗證。

如果有機構或個別人士保留着這些界石,可以考慮將它放在鐵路博物館的路軌旁邊,介紹這些界石的點滴。

鐵路博物館入口旁邊亦有一座界石,它跟其他倖存的界石至少有三處不同:

  • 刻着「KCR」,而非「K.C.R.」
  • 沒有編號
  • 水泥表面,而非由一塊麻石雕鑿而成

 

 

紀念碑

郊遊期間,間中會遇見一些紀念碑或類近紀念碑的物體,它們有不同大小、形狀、物料等,形形色色。有些是官方豎立,有些則是由某些團體或私人機構豎立;有些有歷史評級,有些即使位處偏僻,仍間中有人打理,但有些則已經被人遺忘。筆者粗略地把遇到過的紀念碑分成以下類別:

馬灣大嶺頭有一面紀念碑,根據仍可辨認的刻字,應該與1975年一項活動有關,當時亦有報章報導。相信紀念碑原先是豎立於馬灣「瞭望台山」一個新建的休憇公園內,之後再遷移至現處。

水口橋 SHUI HAU BRIDGE
CONSTRUCTED BY
THE QUEENS GURKHA ENGINEERS
OPENED BY
MAJOR GENERAL TA BOAM CBE
COMMANDER BRITISH FORCES HONG KONG
ON
20 DECEMBER 1985
白腊碼頭 PAK LAP PIER
THIS PIER WAS CONSTRUCTED BY SOLDIERS OF A TROOP 67 GURKHA FIELD SQUADRON IN CO-OPERATION WITH DISTRICT OFFICE SAI KUNG
1972
白腊碼頭
此碼頭由英國海軍六十七啹喀野戰中隊A部隊官兵與西貢理民府協同建造
一九七二年?月
馬灣大嶺頭紀念碑 (...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一九七五年英聯邦金章大露營參加者所(興?)建。參加代表來自二十個英聯邦國家。
This recreation (…) together with the path, was erected by participants of the Duke of Edinburgh Award" Commonwealth (...) representatives from twenty Commonwealth...
伯公坳直昇機墜毀事故 大嶼山伯公坳
萬宜水庫喪生工程人員 萬宜水庫東壩
企業植林計劃 一個偏遠的植林:大嶼山深坑瀝以西海拔約370m的山坡
步行到最近的巴士站至少要兩小時
植林紀念
1959
藍地灌溉水塘附近
濕地松
一九六七年五月五日
荃灣區學校植樹節種植
城門水塘往昔日白石窩村的通道
獅子林 鰂魚涌郊野公園
植樹活動
署理港督鍾逸傑爵士蒞臨主禮
百位社會知名人士及及逾千名學生參加
1987年3月29日
西貢涌沙頂附近
大欖植林區
1952
大欖涌

 

栢架山吊車遺蹟及戰時爐灶

早前明報有一篇報道,提及柏架山上隱藏了很多「歷史」,包括有軍事爐灶及全港第一組懸空吊車系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行行企企的「太古吊車徑」及「栢架山戰時爐灶」遊蹤,遊蹤內包含一些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