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郊外行行企企,偶爾會路過一些建築物,走近看看,原來是昔日的鄉村學校(簡稱「村校」)。它們有些在小山丘上,有些在鄉村外圍,有些在數條小村之間,除了課室之外,它們還會有教員室、操場及遠離課室的廁所,個別村校還會有圖書室、禮堂及教職員宿舍。昔日於偏遠地區建造一所有水有電的村校,不論是籌備、運送建築材料、設備、物資或興建校舍,談何容易。村民似乎還會修建全村最「豪華」的小徑,連接鄉村及村校,讓學生們可以安安全全地上課及回家。
自古至今,教育都是對將來的投資,每當看見村校名字,建校或擴建紀念碑,又或是牆上的校徽校歌校訓,便會感到昔日人們對學校的付出及期盼。隨着城市化、村民往市區或外地謀生、家庭計劃成功導致生育率下降、現代化校舍的出現、交通改善等等,大部份村校都敵不過時間巨輪,昔日曾有過百間村校,到了今天只剩下十數間仍在辦學,過往熱鬧的校園,有些被改作其他用途(例如學前教育校舍、村公所或康樂中心,而操場則成為停車場),有些已經被拆卸,有些變成動物居所(蚊蟲、蜘蛛,甚至蛇、蝙蝠等),有些則空置荒廢,經歷着天然及人為破壞,感覺唏噓。
如果大家對村校的過去、現在及將來有興趣,可以參考羅慧燕的著作《藍天樹下:新界鄉村學校》。
參考網上的資料[1][2][3][4],筆者都嘗試紀錄昔日的村校,讓大家可以緬懐村校昔日的光輝。
北區 | 元朗 | 屯門 | 大埔 | 西貢 |
沙田 | 荃灣葵青 | 大嶼山 | 離島及其他 |
筆者嘗試製作一個「鄉村學校位置資料檔案」,如果想知道昔日鄉村學校的分佈,可以:
- 下載「鄉村學校位置資料檔案」
- 瀏覽地政總署的「地理位置標記工具」網頁
- 於網頁內的「功能表」選擇「匯入數據」
- 於「檔案」欄選取於步驟(1)下載的「鄉村學校位置資料檔案」
上述檔案亦可以用「Google Earth」開啓,Google Earth提供桌面應用程式版、Android版、iOS版及網頁版,但Google Earth顯示的資料不及地政總署的數碼地圖仔細。地圖標示的位置是筆者估計學校於1970年代的校址(如找到),可能會跟現時的校址不同。
注意:
- 資料可能有遺漏及錯誤,請大家自行判斷及查證
- 地圖顯示的位置有些是推斷出來,跟真正的地點可能有出入
- 昔日華僑日報出版的《香港年鑑》記載了全港學校(包括村校)的名字及地址,可供參考,書內提及一些村校名字,但現存的資料甚少,例如公立天水學校(屏山鄉天水圍)、汲水門公立學校(汲水門田寮村)、大浪公立學校(大嶼山大浪村)等
- 有些村校已被評級為歷史建築
- 有些村校長年失修,有剝落或倒塌危險
- 還請尊重昔日為教育作出貢獻的學校,切勿破壞或取走校內的設施,切勿強行闖入
相比村校,書塾與書室出現得更早。筆者嘗試搜集一些關於書塾與書室資料,歡迎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