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企企路線 - 橫七古道

日期 2022-11
地區 新界東北
所需時間 2.75小時
行程簡介 新娘潭 八仙嶺自然教育徑 衛奕信徑 橫七古道 橫山脚上村 橫山脚下村 下七木橋 鹿頸

衛奕信徑最後一段(第十段)途經山中兩處昔日有民居的地方:橫山腳(上/下村)及七木橋,連接這兩地的小徑大家現在稱之為「橫七古道」。多年來,筆者踏足此路段不少次,但究竟這「古道」起點及終點應該是何處?大尾篤及烏蛟騰均有古道連接鹿頸以至沙頭角東和墟,途中不用經過橫七古道,那麼,橫七古道的功用又是甚麼呢?

看看昔日地圖,大尾篤有小徑往東北走(現今新娘潭路),經過沿岸的村落(涌背、䃟頭窰),到達涌尾,涌尾則有多條村路,分別前往大/小滘、烏蛟騰、三担籮及橫山脚,三担籮北面有小徑接橫七古道前往七木橋(有行山前輩稱之為「烏七古道」,即烏蛟騰 — 七木橋古道),亦有小徑前往雞谷樹下(現今新娘潭路)。涌尾至橫山脚的山徑,正是由以下現今路徑組成:

  • 官方古道研究的「新娘潭古徑」(Sun Leung Tam Trackway)
  • 八仙嶺自然教育徑末段
  • 衛奕信徑

橫山脚上/下村有小徑連接七木橋,此段路除了可以通往耕地、經下七木橋前往南涌/鹿頸以至沙頭角東和墟之外,它亦是昔日橫山脚上/下村學童前往橋山學校的要道,往日即使未足十歲的小朋友,無論陰晴寒暑,也需要踏足此小徑上學及放學回家。有一點值得留意,現時的「橫七古道」是不會經過上七木橋村;然而,上七木橋村有一條石磴小徑連接橋山學校附近,好讓學童來往橋山學校;上七木橋南面亦有小徑連接橫七古道接近烏七古道路口。如果對上七木橋有興趣,可以看看昔日關於上七木橋的行行企企。至於官方的古道研究,則記載了由烏七古道路口經下七木橋至接近鹿頸的一段小徑,並稱為「鹿頸至七木橋古石徑」(Luk Keng-Tsat Muk Kiu Boulder Trackway)。

於新娘潭起步,沿八仙嶺自然教育徑往上行,來到一個分叉路口,路旁豎立了寫上「橫山脚」的官方路牌,昔日附近一帶是片頗大的耕地,應該是橫山脚村民開墾出來,右邊山徑可以經過耕地接回橫七古道近橫山脚上村或關爺坳(稍後行程會經過)。這兒似乎是昔日橫山脚村界,如果要揀選一個地點作為橫七古道的地點,筆者會選擇這兒。

 

 

沿左邊自然教育徑前行,經過橫涌石澗交匯處,來到衛奕信徑及八仙嶺自然教育徑的分岔路口。離開八仙嶺自然教育徑,沿衛奕信徑前行,不久之後便來到橫山脚下村。沿小徑往上行一小段,來到山坳,行山人仕稱這兒為「關爺坳」,前行數步,路旁有一所破屋,它應該是昔日的恭奉關帝的關帝廟,而「關爺坳」的名稱據說也是因它而來。繼續前行,來到橫山脚上村,左邊路旁「陳氏祖祠」橫匾似乎開始出現裂縫,但願它能繼續保存下去;右邊則是昔日屋舍。可能早年即使村民搬遷後,間中仍有回來打掃祖祠,所以「陳氏祖祠」已經是村中保存得比較好的建築物。

 

 

 

 

離開橫山脚上村,前行至一座水泥建造的橋,官方稱它為「橫山脚南橋」,橋的西面是犁橫石澗下游,東面則是橫涌石澗上游繞絲溪。由於此石澗最終流進現今的船灣淡水湖,橫山脚一帶便成為集水區,根據橫山腳新村Facebook的描述,這應該是當年(1961年)橫山腳村遷村往沙頭角(現今橫山腳新村)的其中一個原因。沿小徑前行,來到一個接近標距柱W131的十字路口,左邊山徑可以通往黃嶺,右邊小徑則可以返回剛才經過、筆者會選擇作為橫七古道起點的路口。繼續沿衛奕信徑前行,來到另一座水泥建造的橋,官方稱它為「橫山脚北橋」,橋下水道有人稱為橫山溪。

 

 

過橋後沿平緩主徑前行,路旁盡是昔日耕地,經過往烏蛟騰(烏七古道)的路口,來到接近標距柱W133的另一個路口,左邊小徑可上走至黃嶺或通往上七木橋村,繼續沿衛奕信徑徐徐下降,經過另一個可以通往上七木橋村的路口後,右邊便見昔日橋山學校(水月宮)餘下的頹垣,亦代表昔日橫山脚村學童步行了一個小時後,終於來到學校上課。前行一小段,便到達下七木橋村,官方路牌則稱為「七木橋」。參考1963年的航空照片原圖),下七木橋村頗具規模,村前有一個半月形的風水池,照片右下方建築物便是橋山學校。參考1972年的測量圖061-SE-C原圖),當時村前仍有一個半月形池塘,村內有一所祠堂,村中應該有電力供應。

 

 

沿主徑往下行,來到路口,衛奕信徑在此左轉往南涌。在此離開衛奕信徑,直下鹿頸,如果要揀選一個地方作為「橫七古道」的終點,筆者會選取此路口,因為往後的路段近年有不少損耗及維修,改變了原有的古樸面貌。來到鹿頸,先步進陳屋,村前有開揚景觀,有興趣的朋友亦可看看村內的「陳氏祠堂」及伯公神位旁的古炮。回走至黃屋,看看「春儒黃公祠」(三級歷史建築)及「男德陳公祠」(三級歷史建築)後,探訪昔日鹿頸小學,操場的水泥滑梯仍保持完整及意想不到的清潔,好像仍在使用中。經過村口座無虛設的茶座,來到涼亭旁邊的小巴站,候車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