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節會劃分為以下段落:
標高柱對行山人仕應該不會陌生,它們由地政總署測繪處豎立及管理。標高柱正確名稱是三角網測站或三角測量站(Trigonometrical Station/Triangulation Monument),根據測繪處網站資料,截至2019年5月,本港約有:
- 232個三角網測站(Trigonometrical Stations)
- 3,498個導線控制點(Traverse Stations)
- 46個GPS控制網(Control Stations)
除了地政總署測繪處網站之外,測量站的資料可以於政府的「地理資訊地圖」內搜尋,亦可以於政府的「資料一線通」下載,大家亦可以參考測繪處的數據字典, 看看測量站有哪些外觀及命名方式。
除了「柱」之外,測量站還有其他外觀,例如:
- 圓樁鐵盒 (Picket Box)
- 區域測量站 (Urban Survey Mark)
- 基岩水準點 (Bedrock Bench Mark)
- 不鏽鋼棒 (Stainless Steel Rod)
綜合2024年4月「資料一線通」及數據字典資料,「柱」型的標高柱有以下款式:
類型 (BEACON) |
形狀 | 高度(米) | 數量 | 例子 | 位置 | 備註 | ||
TYPE A | 圓柱 | 1.2-1.3 | 372 | #424 | 白虎山 | 它是全港最北標高柱 | ||
#139 | 何文田 | 九龍市區(尖沙咀以北、界限街以南,昂船洲以外)唯一A型標高柱 | ||||||
TYPE B | 圓柱 | 0.3-0.4 | 235 | #124 | 九龍城格仔山 | 唯一B型標高柱的三角網測站 其餘B型標高柱皆是導線控制點 |
||
TYPE C | 圓錐 | >=0.8 | 5 | #1005.01 | 赤柱聖士提反書院 | 校園範圍內,公眾不能到達 | ||
#1008.02 | 打爛埕頂 | |||||||
#4010.23 | 深井東村附近 | 綽號「深井肥標」 | ||||||
#4011.06 | 大坑墩 | |||||||
#201 | 砵甸乍山 | |||||||
TYPE D | 圓錐 | <0.8 | 3 | #2052.009 | 大潭郊野公園管理站附近 | |||
#7027.03 | 打鼓嶺 | |||||||
#7027.05 | 恐龍坑 | |||||||
TYPE E | 方形 | >=0.8 | 1 | #TV111.23 | 金山 | 唯一E型標高柱 僭建於KWW 1902界石上 相片於2007年拍攝 2009年再到訪時,已添加基座 2020年再到訪時拍攝 |
||
TYPE F | 方形 | <0.8 | 0 | 無 | ||||
TYPE G | 梯形 | >=0.8 | 2 | #1015.208.1 | 摩星嶺 | |||
#211 | 南丫島北角山 | |||||||
TYPE H | 梯形 | <0.8 | 1 | #4010.10 | 荃灣下花山 | 唯一H型標高柱 |
測繪處網站亦載有標高柱的規格,有興趣可以看看,日後當遇上標高柱時,只要看看它的基座,便大約知道那個方向是北面。
雖然大家都曾經和標高柱合照,但部分標高柱是一般人無法到達,例如大帽山頂(禁區)、赤洲(無人無街渡的島嶼)、九龍畢架山編號73及73.3標高柱(雷達站內)。根據2019年的「資料一線通」資料,香港之最「東南西北高低」標高柱分別位於:
名次 | #1 | #2 | #3 | |||
東 | #536 東平洲 | #649 西貢大浪咀 | #648 黃茅洲 | |||
南 | #218 蒲台島牛湖頂 | #84 大鴉洲飛機頂 | #217 蒲台島東頭頂 | |||
西 | #259 二澳雞公山 | #86 大澳虎山 | #85 大嶼山大磡森 | |||
北 | #424 白虎山 | #7033.05 新桂田 | #7033.01 香園圍 | |||
高 | #67.2 大帽山 | #87 鳳凰山 | #256 大東山 | |||
低 | #248 長沙下村 | #319 屯門白角 | #242 小磨刀 |
郊區地圖標示的山體高度並不包括標高柱的高度,而地政總署測量站摘要內的高度是量度至標高柱頂,所以兩者是有分別。
至於手機GPS系統顯示的高度跟地圖標示的高度不同,可能因為:
- 手機GPS系統精確度是可以有數米誤差
- 手機的水平基準(WGS84)跟香港水平基準(HKPD)不一樣【參考資料】,而WGS84的高程比HKPD的高程大概高2.4米(在香港西面)至0.4米(在香港東面)【例子一:石碑山GPS連續運行參考站 WGS84比HKPD高大概2.2米;例子二:昂坪GPS連續運行參考站 WGS84比HKPD高大概3.7米】
- 手機是拿在手上,而非放在地上或標高柱頂部
根據數據字典,現時測量站編號代表:
- 100以內:一等三角測量站 (73.2、73.3及77.1除外)
- 100-999、73.2、73.3及77.1:二等三角測量站
- 1000、4000、7000:導線測量站(Major),有兩個小數點
- 2000、3000、5000、8000:導線測量站(Minor),有三個小數點
- 昔日編號(1980’s前豎立的測量站)
- TV series: 導線測量站(Main) (e.g. TV196.03)
- SV series: 導線測量站(Minor) (e.g. SV879.12)
- 另類編號:舊日其他編制(e.g. 1015.TS6, RRP19, etc)
筆者察覺到一等三角測量站編號1至59號似乎是1975年或之前的編號,之後改用了60至99。
而筆者亦察覺到編號100至699號標高柱似乎按地區作區分:
- 100-199:香港島北及九龍
- 200-299:香港西南
- 300-399:新界西北
- 400-500:新界北
- 500-599:新界南
- 600-699:新界東
有一支導線測量站的編號是與別不同,叫做「D548」,它應該仍是沿用舊編號,類似的舊編號標高柱已經棄用或重新測量並改用新編號(例如D558牛湖墩、D565黃竹洋);D548亦不符合現今的標高柱規格(例如沒有黑白水泥基座,而一些類似的舊編號標高柱亦加建了一個簡單水泥基座,如D519南灣角、D521南環)。或許地政總署可能多年都未有到訪或維修D548,所以它仍然沿用舊有編號及外貌。
D548 |
遊走山野間,間中會發現標高柱是建造在一個高高的水泥基座上,除了可以讓標高柱更易被看見之外,為甚麽要花工夫及物料做個基座?
石屋山 | |
大埔滘鹿山 | |
五桂山 | |
青衣三支香南峰 | |
鳳凰山 | |
南沙嶺 | |
大東山 | |
井頭村 | |
大上托 | |
黃牛山 | |
畢拿山 |
筆者胡亂猜測,部分水泥基座內面可能是藏著一支舊標高柱,原因或許是舊標高柱已經是位於山丘最高點,但又不易移除,只好在舊標高柱上再加建一支標高柱。
如果大家有到過大帽山禾塘崗或鴨脷洲假玉桂山(小玉桂山),也許有留意到一些綠色類似標高柱物體,但「大地測量控制站」資料庫卻找不到它們的資料。
又或是船灣淡水湖主壩上面一些類似標高柱物體,但「大地測量控制站」資料庫卻找不到它們的資料。
又或是一些沒有標高柱的基座,基座上標示為「基岩水準點」,而「大地測量控制站」資料庫則有記載它們的資料。
其實它們都是由測繪處大地測量組建立 ,有着其他用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筆者找到的資料。
那麼,現今的黑白標高柱是何時開始出現?之前標高柱又是什麼樣子?筆者嘗試找了些資料供大家參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花點時間看看。
根據2022年的「資料一線通」,筆者製作一個現役標高柱資料檔案,檔案包含「資料一線通」內所有「A」-「F」型標高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
- 下載「標高柱資料檔案」
- 瀏覽地政總署的「地理位置標記工具」網頁
- 於網頁內的「功能表」選擇「匯入數據」
- 於「檔案」欄選取於步驟(1)下載的「標高柱資料檔案」
上述檔案亦可以用「Google Earth」開啓,Google Earth提供桌面應用程式版、Android版、iOS版及網頁版,但Google Earth顯示的資料不及地政總署的數碼地圖仔細。
參考昔日測量圖及過往行蹤,筆者記錄了一些昔日三角測量站位置及編號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上山已經不易,在山上豎立、維修及保養符合規格的標高柱更不容易,當大家在山上「Kill標」時,請愛惜標高柱,切勿破壞或塗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