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企企路線 - 沙田窰

日期 2025-06
地區 新界中
所需時間 4.5小時
行程簡介 沙田圍站 蝌蚪坪 貓仔山 衛奕信徑 窰 尖沙徑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2025年春,根據筆者非正式、非科學的統計,與行山郊遊相關的社交媒體顯示「窰」成為近期探索熱點,不少人爭相跟兩座窰拍照。當中一座窰位於昔日城門陂頭肚村,數年前曾經到訪過陂頭肚村附近,當時未有於村內仔細探索,十數天前再到陂頭肚村探訪該窰,並更新了昔日遊蹤。今次行程嘗試探訪另一座位於沙田、衛奕信徑標距柱W052及W053之間的窰。

來到沙田圍站,步進沙田圍村,看看可能是最「親民」的二戰座標石。沿水泉坳街前行,路旁有一棵樹,樹上釘有一塊牌,寫着前往蝌蚪坪需時四十分鐘。經過香港女童軍博康營地及香港童軍總會沙田童軍中心,沿着官方近年新豎立的指示牌前行,來到蝌蚪坪,用了接近四十分鐘。根據資料,二戰時期,蝌蚪坪設有觀測所。往後沙田設立了一個採泥區,之後採泥區停止運作,修復平整後西面納入郊野公園範圍,即正在踏足的蝌蚪坪,東面則成為剛才路過的水泉澳邨。蝌蚪坪添加了一些健身設施,外圍亦平整了一條步道,官方指示牌稱它為「環迴景觀步道」。筆者對上一次探訪蝌蚪坪,是2022年10月,當時還未有這些設施及指示牌。

 

 

 

 

離開蝌蚪坪,繼續往上行,經過昔日機槍堡PB214,來到貓仔山,這兒設有標高柱#TV111.10。標高柱後面有兩條小徑,均可接上衛奕信徑。依指示牌較平緩的小徑前行,間中於樹縫中遠眺貓仔石,不久之後接上衛奕信徑,沿梯級下降,來到涼亭,休息一會,迎接引水道路段。

 

 

雖然寛闊平坦的引水道車路絕無難度,但於正午時間及酷熱天氣下,在曝曬的引水道旁步行亦變得不輕鬆。經過「雞心石」及標距柱W052,於某個位置步進引水道左方叢林,大致沿着護土牆上方邊緣前行,經過一排共五條水管,不久之後便來到早前拍照要排隊的窰。從引水道轉入小徑至這兒,花了十數分鐘。窰下方的九龍水塘引水道建於1910年代初期,相信這個窰的建造時間應該更早,參考舊地圖,1900年代初最接近窰的民居應該是隔田村。考慮它的結構及位置,它不會是灰窰(遠離海邊),亦不似磚瓦窰(斜坡上,遠離民居,附近不像有大量黏土),估計它較大機會是個炭窰。逗留一會後,繼續大致沿着護土牆上方邊緣前行,經過約25分鐘的路程,接回衛奕信徑,路旁有一座標石,標示昔日機槍堡PB218入口。不知是天氣太熱,抑或想來的已經來了,剛才連接窰的小徑並沒有碰上任何人。沿引水道前行,不久之後便到達一個涼亭,毫不猶豫走進涼亭,吃喝休息,並看看天氣及時間,考慮一下之後的行程。

 

 

 

 

離開涼亭,前面便是一個十字路口,左邊是獅紅古道往望夫石及九龍坳,右邊是非常吸引的收工路線,只需十數分鐘便可到達紅梅谷及大圍。選擇繼續沿着引水道前行,經過一個涼亭及標高柱#TV111.18,來到「十二水管」,離開引水道,轉左踏石板跨過引水道,便是乾隆古道的起點。是次行程不走乾隆古道,於古道入口前轉右,跨過「十二水管」,沿山徑往上攀,來到電塔,電塔左邊小徑名叫「貴妃徑」,通往九龍坳及筆架山之間的麥理浩徑,選擇沿着電塔右邊小徑前行,小徑名叫「尖沙徑」,通往尖山與筆架山之間的山坳,全長約三公里,平坦及樹蔭處處,但景觀或清風則欠奉。途中經過一個十字路口,往上走可以接上麥理浩徑,往下走則可以接回引水道。之後會遇上一個民間自製的休憩處及兩個地道出入口,算是為沉悶的山徑帶些點綴。經過官方警告牌,接上麥理浩徑,沿梯級往上走一小段,於涼亭內歇息。

 

 

 

 

 

沿鷹巢山自然教育徑前行,途中有兩個設有指示牌的路口,可以經過昔日寮屋區及大埔道下降至蘇屋村。作為好逸惡勞的我,選擇繼續沿着平坦的自然教育徑前行,來到九龍水塘旁的大埔道巴士站,候車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