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十月,天氣比七八月涼快,想起已經有一段時間未有登遊太墩,適逢有大約半天空閒,計劃從北潭涌登上太墩,然後登上雷打石,之後步行一小段麥理浩徑,經石坑圍下走至大網仔。
接近中午時份來到彩虹道牛池灣村,估不到車站仍擠滿前往西貢的遊人,似乎是跟內地國慶假期有關。乘車抵達北潭涌,步行至停車場盡頭,步進登山小徑。漁護處正在修築這段小徑,假設工程範圍覆蓋山腳至山頂,現時大約已經完成了一半,估計日後可以更安全快捷來往太墩及北潭涌。花了約45分鐘,來到太墩標高柱#626,拍攝一張全景照片差不多是這兒的指定動作(附:全景照片,約1.5MB)。
沿較平緩山徑大致向西北面前行,登上一個山丘,昔日這裏有一支舊標高柱,現時已經不見它的蹤影。之後便是一段下降山路,昔日這是一條陡削小徑,現在已經修築成一條石砌梯級山路。下降至樹叢,石級變為樹幹砌成的平緩梯級,不久之後便接上北潭涌至長山的郊遊徑。
依指示往北潭涌方向前行一段,下降至山坳十字路口,步進沒有官方路牌指示的北面小徑,前往雷打石。經過一輪上攀,來到一片草地;再上攀一段,來到另一片草地;再上攀,來到第三片草地,它亦是三片草地中面積最大。眼前便是登上雷打石最後一段上山小徑,這兒亦有橫山徑連接麥理浩徑。踏上山徑,登上雷打石,山頂設有標高柱#628,除了看到西貢一帶景色,更可遠眺八仙嶺甚至深圳的高樓(附:全景照片,約1.7MB)。雖然已算是秋天,但今天由北潭涌至雷打石沿途風力較微弱,而日高溫仍處於三十度以上,樹蔭不多,如果打算於夏季或初秋探遊這段路徑或要作多點準備。
雷打石頂有兩條小徑可以下降至麥理浩徑第三段,西北面小徑長約二百八十米,下降約一百米;東北面小徑長度跟西北面小徑相若,但下降約一百四十米,相對較斜。雖然西北面小徑較「順路」、下降少40米及省卻於麥理浩徑攀升40米,但因為想探訪一面大石,選擇從東北面小徑落山,下降一段,來到大石旁,聞說它的名字叫「雷打石」。之後便是一段樹叢中的陡峭小徑,一輪急降後,經過一個位於路旁、疑似已棄用的墓穴,路徑相對較平緩,不久之後便接上麥理浩徑。
沿着麥理浩徑往雞公山方向上走一段,經過雷打石橫山徑/西北面小徑出入口,便是一段下降山徑。來到山坳附近,首先會遇上一個往榕樹澳的出口,繼續沿麥理浩徑前行,來到登上雞公山的梯級前,依指示左轉,前往石坑。沿着河邊小徑前行,緩緩下降至仍有居民的石坑圍村。
踏上水務車路,不久之後接上仁義路,往下行一段後轉入武英路,往上走至黃毛應,看看天主教玫瑰小堂(二級歷史建築)。沿原路返回仁義路,路過昔日西貢八鄉公立聯鄉學校,來到大埗仔,看看張氏宗祠。退回一小段,步進往蛇頭村的小徑,在分岔路右轉,來到大網仔村,看看曾氏宗祠及羅氏家祠後,沿水泥小徑前行,經過公廁及一道行人橋(昔日益民橋),便是大網仔士多及停車場。步行至大網仔路,看看路旁的「ERII」舊郵筒,橫過馬路,候車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