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企企路線 - 安達臣道

日期 2024-06
地區 香港島及九龍
所需時間 5小時
行程簡介 清水灣道 安達臣道 馬游塘 鯉魚門

面對不穩定的天氣,傾向選擇一些較易行及途中有撤退點的路綿,車路是當中一個選項。說起安達臣道,大家可能會想到石礦場、名字包含「安」或「達」的屋邨、地盤或大上托,又或者是打算由私人住宅轉型為安老社區的樓盤。近期看過兩篇載有安達臣道詳細資料的文章(文章一文章二,很值得看),再看看昔日地圖及測量圖,概括地得出一些資料:

  • 安達臣道建於1910年代初期
  • 連接現今飛鵝山道附近的清水灣道(昔日6英里里程碑附近)至鯉魚門,全長超過10公里
  • 名字出自它的倡建者Major General Charles Anderson(General Office Commanding, British Troops in South China, 英國陸軍華南司令 )
  • 建造基於軍事用途而非民用
  • 落成時清水灣道井欄樹段仍未興建
  • 現今大致上仍然是「觀塘/西貢」及「九龍/新界」的分界線(參考:1999年「觀塘/西貢」的分界線),除當中個別因應行政管理(例如馬游塘村)而調整劃界。至於最初的「新九龍/新界」東面的分界線,不肯定是否以安達臣道作為分界;參考1970年地圖,「新九龍/新界」東面的分界線通常是在安達臣道西南面

 

筆者粗略地將安達臣道(由北向南)分為五段:

1.    清水灣道至寶琳道(馬游塘)

這段路圍繞大上托南面半山前行,即現時「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大致上是昔日石礦場界線,曾經有巴士專線小巴駛經,現時兩端附近均有名為「安達臣道」的巴士站【巴士站1】【巴士站2】,亦是現時地政總署地圖標示的兩段安達臣道

2.    寶琳道(馬游塘)至澳景路

這段路圍繞五桂山西面半山前行,即現時馬游塘路及觀塘晨運徑(部份同時為衛奕信徑第三段)

3.    澳景路至將軍澳墳場(照鏡環山/魔鬼山山坳)

這段路圍繞照鏡環山西面半山前行,即現時衛奕信徑第三段

4.    將軍澳墳場(照鏡環山/魔鬼山山坳)至二號涼亭

這段路圍繞魔鬼山西面半山前行,大部份路段未有被改建或重建,但荒廢了數十載

5.    鯉魚門

早於1900年代初期(安達臣道仍未興建),這裏已經有道路,連接歌賦炮台、砵甸乍炮台及三家村渡頭(參考:1913年出版的地圖原圖),其後安達臣道接上這個道路網

今次行程嘗試看看安達臣道的近況。

 

第一段:清水灣道至寶琳道(馬游塘)

乘車來到清水灣道安達臣道巴士站,覓過路處橫過清水灣道,來到安秀道路口,高架橋下方有一道水堤,參考1950年代的測量圖,此處已經標示着一道水堤,如果它興建後至今從未重建,它至少有數十年歷史。安秀道旁邊不遠處仍可看到昔日安達臣道入口,只是地上横放了一些石柱防止車輛進出。經過安達臣道9-11號,離開安秀道,左轉安達臣道。經過安達臣道海水配水庫(昔日養豬場)及安達臣道配水庫,左邊有一條石級小徑,好奇前往看看,現時似乎是某人居所。繼續沿安達臣道前行,來到地盤入口,這裏設有閘口及更亭,亦有工人正在施工,與其溜進,還是決定返回安秀道,留待日後再探。

沿安秀道前行,途中步入安泰商場旁的休憩處,看看昔日石礦場的顎式碎石機,根據資訊牌介紹,它比兩輛雙層巴士還要重。由安秀道轉入安健道,於安秀道公園對面地盤入口,可以看到安達臣道的一端。前行不遠有一個迴旋處,昔日安達臣道經過迴旋處後沿南面山坡前行,山坡曾經被平整,加上附近工程圍封了山坡,只好繼續沿安健道前行,盡頭右轉入安愉道。安愉道設有單車徑,不知是否預期日後會有人從山腳踩單車前來安愉道;當然,相信日後單車亦可以乘坐多座電梯塔內的電梯及架空通道由山腳來到這個單車徑網絡。

沿安愉道前行,經過安愉徑後,在右邊前方不遠處步上護土牆,地盤的鐵絲網應該正是建在昔日的安達臣道上,仍見昔日路邊圓桶鐵柱。沿着鐵絲網前行,安達臣道鑽進了工地和鐵絲網之間,只好原路返回安愉道,經過秀茂坪海水配水庫入口,不久之後離開安愉道,步上右邊車路,接上另一段現存的安達臣道。來到安愉道隧道出入口上方,因應建造隧道,這段安達臣道被切斷及平整,經過一片人工種植草地,接回安達臣道,經過安達臣道另外四個門牌(1、2、3A及301號),昔日安達臣道沿着現時的斜坡下降至寶琳路,這兒亦設有一個「安達臣道」巴士站。

這段路花了大約一個半小時。廣東道官立小學及筲箕灣東官立中學將會遷往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不知到時會否保留原有名字。

網上有一些影片,記錄了十數年前寶琳道經安達臣道至清水灣道【影片1】【 影片2】 及相反方向【 影片3】的狀況,有興趣可以看看。

 

 

 

 

第二段:寶琳道(馬游塘)至澳景路

橫過寶琳路,沿馬游塘路前行,馬游塘路既是衛奕信徑,亦是昔日安達臣道。柏油車路盡頭接上水泥小徑,沿環山的觀塘晨運徑前行,經過昔日堆填區邊緣及馬游塘中休憩處,來到一系列廟宇。繼續沿環山晨運徑前行,便會來到澳景路,據悉這兒亦稱為「調景嶺坳」。

這段路花了大約一個半小時。

 

 

 

 

第三段:澳景路至將軍澳墳場(照鏡環山/魔鬼山山坳)

參考昔日地圖,安達臣道於昔日配水庫西面旁邊經過山坳往照鏡環山,及後第一代澳景路落成及衛奕信徑啓用,筆者曾經沿衛奕信徑路過此山坳,印象中當時有一道水泥拱橋,跨過一條單線車路,連接現時涼亭求助電話及照鏡環山山腰,可惜當時未有拍下照片。隨着澳景路擴闊工程,拱橋不見了,變成現時的石級。沿衛奕信徑前行,來到將軍澳墳場旁邊,短暫離開昔日安達臣道,步進墳場,探訪兩位昔日偶像。返回衛奕信徑,前行不遠來到一個有指示牌的路口,這兒正是照鏡環山及魔鬼山之間的山坳。

這段路花了大約45分鐘。

 

 

第四段:將軍澳墳場(照鏡環山/魔鬼山山坳)至二號涼亭

在此離開衛奕信徑,轉右往下行,不久之後左邊有一條頗隱閉小徑,正是昔日安達臣道。看看入口後,選擇繼續沿石級往下行,看看昔日發電機碉堡。前行數步,左轉小徑,經過兩個山洞入口,接回昔日安達臣道。之前走過的三段路,都是「一星」路段,因為是昔日車路,基本上連梯級也沒有,但這段路荒癈了一段時間,路面被草木侵佔,間中還有山泥及落石,加上迎面蜘蛛網及塌樹擋路,增加難度。但亦因為缺乏後期維修或重建,這段路仍可以窺看昔日路況。

這段路花了大約45分鐘。

 

 

 

 

第五段:鯉魚門

雖然這路段落成後才開始修築安達臣道,但其後亦曾經冠上安達臣道的名字。於二號涼亭沿衛奕信徑往上行,經過標距柱W020,踏上石級,接上觀塘晨運徑的水泥小徑,沿小徑往上行,來到路口,右轉前往歌賦炮台(二級歷史建築),這兒便是安達臣道其中一個盡頭。古物古蹟辦事處文章提到歌賦炮台及砵甸乍炮台建於1914-1915年,但另一篇文章指出炮台建於1900年代。

返回二號涼亭,前往三號涼亭,昔日安達臣道於三號涼亭附近下降至砵甸乍炮台(二級歷史建築),看到現時山坡正進行工程,還是留待日後再探。

沿車路下降至高超道,昔日安達臣道穿過鯉魚門邨,下降至現時的鯉魚門海傍道。來到鯉魚門海傍道,經過一些海鮮酒家,右轉往海邊碼頭,這兒便是安達臣道其中一個盡頭。假如這座碼頭落成至今未曾有重建,那麼這座碼頭已經超過一百歲,香港保衛戰最後一批九龍守軍亦是由這碼頭撤退到港島。探訪海鮮酒家旁鑄上「GR V」徽號的舊郵筒後,結束今次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