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企企路線 - 鴨洲吉澳遊

日期 2024-03
地區 離島(大嶼山外)
所需時間 3.5小時
行程簡介 鴨洲 吉澳

筆者對上一次踏足鴨洲時,仍未擁有數碼相機。近年(特別是疫情期間),作為地質公園其中兩個景點,鴨洲吉澳變成一條熱門旅遊路線。隨着沙頭角個人遊逐步開放,一般市民多了一個渠道(由沙頭角碼頭)前往鴨洲及吉澳。趁着復活節假期,再次踏足這兩個仍有居民的東北島嶼。

鴨洲昔日英文名字「Robinson Island」,是以第五任香港總督夏喬士·羅便臣命名,現時英文名字為「Ap Chau」。參考鴨洲故事館內的介紹,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鴨洲先後出現了:

  • 教堂
  • 學校及運動場
  • 合作社
  • 由鎖羅盆至鴨洲的水管及水缸
  • 四楝兩層高的房屋,共48個單位
  • 碼頭
  • 電話
  • 電力供應

全盛時期島上有居民超過一千人,很難想像這個只有約一百間房屋的小島如何容納這麼多人口。時至今日,仍然有居民在島上居住,島上除了有自來水、電及固網電話之外,亦有流動網絡覆蓋。

乘坐街渡由馬料水來到鴨洲,沿水泥小徑前行,經過漁民村後,海旁有一座伸出海面的建築物,但猜不透它昔日的用途。前行不遠,便見一座鄉村焚化爐,焚化爐旁邊有一個爐灶,上面刻着「一九六三年拾月十五日造」及「十一月三十日」,據悉村民昔日在此進行漁網蒸罟程序。翻查年曆,1963年農曆十月十五日正是新曆11月30日。繼續前行,經過「鴨頸」,來到「鴨眼洞」,據悉,它是香港唯一可以安全徒步穿越的海蝕拱。

返回漁民村,探訪村公所、教堂及由昔日漁民子弟學校改建的鴨洲故事館,然後沿着故事館旁邊小徑往上行,經過一個涼亭,來到設於山丘頂的觀景台,這兒設有標高柱#7003.01。欣賞風景後,返回碼頭,登上街渡,前往吉澳。

 

 

 

 

 

 

來到吉澳,首先在碼頭附近的餐廳吃個午餐,然後參考「吉澳文物徑」,沿吉澳大街前往天后宮(三級歷史建築),走進吉澳故事館參觀,然後步往水月宮,旁邊有一座荒廢建築物,似乎寫着「聯和興火水倉」。看過六角形古井後,沿小徑登上高棚頂,欣賞澳背塘景色。

 

 

 

 

 

 

沿小徑下降,來到吉澳遊樂場,看看昔日吉澳公立學校。步進學校西面的村落,遇見數座祠堂後,回到吉澳碼頭。

 

 

數年前旅程到過高地頂,加上時間有限,今次選擇走進漁民村,不上高地頂。穿過漁民村,村的盡頭有三座廁所,分別是旱廁、伸出海面的廁所及較新式的公廁,當然,現時只有最後者仍在使用。新公廁旁邊有一座舊機器,看看機身標記,它應該是1986年製造、以熱裂解(Pyrolytic System)處理廢物的機器,每日可以處理800公斤廢物。繼續沿水泥小徑前行,小徑盡頭是一個小渡頭,參考昔日測量圖,渡頭後方似乎有一座水缸,收集溪水。沿原路返回碼頭,於碼頭旁邊店舖購買及享用茶果及飲品後,登上街渡,結束今次鴨洲吉澳遊。

 

 

附:鴨洲吉澳的海底輸水及輸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