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洪水橋發展計劃,洪水橋南面將會進行收地,數條非原居民村落會受到影響,當中包括亦園村。早前有數位藝術工作者走進村內,並安排導賞,是次跟隨其中一條導賞路線,記錄村中清拆前景象,然後探訪附近的坭圍及藍地。
來到亦園村村口,看看路旁的洪水橋靈糧堂,參考收地範圍圖則,靈糧堂並非處於收地範圍。靈糧堂後方便是昔日亦園農場。向屯門方向步行一小段,便見建於1988年的牌坊,昔日中電在村中興建電塔及架設電䌫時,曾遭受村民反對,看看興建牌坊紀念碑,最後一個名字正是中電。走進村內通道,不久便見正街/北街信箱,估計這兒是正街,而現時的亦園路則是北街(參考北街3號信箱,它位於DD 124 LOT 3527 RP,入口是位於亦園路;亦園路亦有建築物圍板標示「北街九號」)。繼續前行,經過仍在營業的理髮店及安記士多後,右轉步向村公所。沿亦園路前行,穿過西鐵架空鐵路,路旁右邊是港鐵兆康站緊急救援入口(Emergency Access Point No. 25),根據發展計劃,這兒將會是未來的洪水橋站。轉左離開亦園路,過河後再次穿過西鐵架空鐵路,前行到亦園村涼亭。
於涼亭轉左,經過昔日農場,步進亦園村南街,街頭有新舊兩款的南街信箱。接上青山公路,往屯門方向前行,來到順豐圍社稷神壇,右轉小徑,穿過青山公路西面的順風圍村,來到中華傳道會佳音堂。離開佳音堂,沿南面小徑前行,回到青山公路,經過一所仍在營運及一所已經停運的安老院,參考社會福利署安老院資訊及地政總署地圖,它們應該曾經名為柏傑花園及栢傑苑。前行不遠,便是怡園花圃(怡記園 )。上述建築物皆是坐落於收地範圍內。
步上行人天橋,跨過泥圍輕鐵站及青山公路,來到青山公路東面,這裏附近多數是原居民村,並不在收地範圍。經過坭圍(黃崗圍又名坭圍)牌坊,步行至泥圍,坭圍花炮會牆上鑲嵌了一面立於1985年2月的「坭圍村廣場道路重修紀念碑」。看看圍門,圍門右下角鑲嵌了一面立於2005年12月的「黃崗圍又名坭圍簡歷碑記」。
繼續前行,經過泥圍及菜園村之間的車路,接上黃崗圍路,步至文質路,於港深西部公路橋下步行吓至福亨村路,走進福亨村路花園,看看「李苑」門樓,「李苑」二字由清末最後一次科舉第二名榜眼朱汝珍於民國廿六年十二月(1937年)的題字。參考1959年測量圖(原圖),「李苑」包括各大約一萬平方呎的泳池、草地及樓房,另有過萬平方呎園林;參考1969年9月測量圖(原圖),當時「李苑」仍然存在;時至今日,「李苑」成為了福亨村路花園及豫豐花園的一部分。
步往青山公路,看看妙法寺後,轉入藍地大街,探訪永安村(藍地村)圍門,走至神廳,旁邊仍見「伍華農場」的門牌。返回藍地大街,經過藍地街市暨小販市場後轉右,探訪大園圍(屯門新村)圍門及神廳。步往村內,看看壁畫後,回到青山公路,結束今次旅程。
附:黃崗圍又名坭圍簡歷碑記
當考我濟陽陶氏歷史源遠流長,祖宗自唐堯分系而來,帝堯封陶子孫為姓,數千載至晉,有侃公父名丹,為柴桑侯,侃字士行,初為縣吏,後舉孝廉明帝時,平亂有功,為大司馬,官至侍中太尉,封長沙郡公,為八州軍事拜大將軍,在軍四十餘年雄毅明決,聲威卓著。
陶氏宗祠奉侃公為始祖,其後裔乃柴桑侯六十八世孫文質、處斯、嘉儀、裔儀、鳳儀公等,先世受秩宋朝累膺貴顯,自宋室南渡時,族姓從江西省迁移廣西省,宋末由廣西省迁居廣東省宝安縣,元革宋祚埋名隱姓,莫敢著聞而世譜,亦因散佚迨元明之際,文質、處斯、嘉儀、裔儀、鳳儀公等卜居本鄉,同時羅氏族人在貼近立村,連合為屯門大村,立戶定籍,迄今已有七百餘年歷史。
世事滄桑,陶羅兩氏族人約在清乾隆年間先後擇地迁居,各自建立村圍,羅氏族人遠離遷居沙頭角或迁移離島,(而?)陶氏族人則聘請地師勘定風水最徍位置,在原村附近分佈建立五條村圍,屯門大村由此而散。
溯黃崗圍又名坭圍由原村屯門大村迁居於此,肇基屯水,創造黃崗,迄今已歷三百餘年,合圍吉慶,比戶添祥,民康物阜,樂業安居,年年徵三祝,歲歲慶九如,爰書以勒貞珉,用誌福德靈蹟,卜奕世之其昌,永垂不朽,藉留紀念,是為記。
福添代撰九二老叟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歲次乙酉年十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