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企企路線 - 爛角咀

日期 2022-03
地區 新界西北
所需時間 6小時
行程簡介 曾咀 BBC亞洲轉播站 洪聖宮廟 飛機峒 海事處雷達站 爛角咀 龍鼓灘

翻開地圖,看看九龍及新界這片土地,最北端是打鼓嶺白虎山北面的禁區,可能正因為此,白虎山設有麥景陶雕堡及警務處的行動基地;最東邊是西貢大浪咀,最南端是佛堂角,而最西邊的是爛角咀。多年來爛角咀這片西陲土地都是人跡稀少,帶有點神祕。昔日爛角咀附近有數條村落(稔灣曾咀湧浪)、稔灣青年旅舍及英國廣播公司(BBC)亞洲轉播站,轉播BBC的電台頻道,廣播訊號遠至北韓也能接收。時至今日,村落已經全部遷徒,最近的民居已是下白泥(堆填區阻隔,不能通行)及龍鼓灘,BBC亞洲轉播站已於1997年回歸前關閉及拆卸,附近一帶則變成了發電廠、煤灰湖、靈灰安置所、T·PARK[源·區]及堆填區等。以往前往這一帶,公共交通只有的士、一些特定的穿梭巴士及掃墓特別巴士(但掃墓巴士提供服務期間會封路,連行人也不能從靈灰安置所步出稔灣路),但由2021年9月下旬開始,港鐵提供一條巴士路線,每天日間運行,提供了一個理由前往這一帶行行企企。

乘車來到曾咀靈灰安置所,昔日三個村落,變成為發電廠及倘大的煤灰湖,而部分煤灰湖則變成今天的靈灰安置所及T·PARK[源·區]。沿車路回走至閘口,右轉入曾嘴路,參考1975年的地圖,當年曾嘴路路旁建有數十座建築物,建築物前面便是海岸邊。前行一段,來到昔日BBC亞洲轉播站,據悉,昔日轉播站設有兩座建築物及五座發射塔(詳細位置可以參考標高柱#8104.004昔日的摘要),全年7x24向北面發放訊號,轉播站於1997年初遷往泰國(及後再遷往新加坡),現時只剩下少量昔日建築。向西面行,便會到達洪聖宮廟,雖然廟宇不大,附近亦無民居,但近日似乎進行過簡單的翻新,而且還安裝了獨立電錶供應電力。

 

 

 

 

步入稔灣路,往龍鼓灘方向前行,不時有重型車輛在身旁駛過,揚起路上沙塵,即使戴着口罩,也感到滿身灰塵及氣味。經過龍鼓上灘配水庫,右轉入湧浪路,來到昔日龍鼓灘往湧浪的舊車路附近,踏上護土牆維修梯級,上行至護土牆最高處,接走山脊小徑,來到一座電塔,電塔前轉左步入小徑,探訪標高柱#8104.002,標高柱位處開揚,可遠眺青山及龍鼓上灘。

 

 

返回電塔,繼續沿山脊小徑前行,沿途有數個沙井渠蓋,似乎小徑下面藏有某些設施。經過兩個小山丘,路過標高柱#8104.003,再經過一個小山丘,步出叢林,眼前便是直升機坪,前行一小段,便是飛機峒標高柱#316及海事處雷達站。由護土牆來到雷達站,用了大約一小時。

 

 

經過雷遠站,鑚入西面的小徑,留意之前遊人留下的足印,穿梭叢林中。即使小心避開攔路的樹枝,帽及背囊都不時被樹枝勾到。下降到海邊,打開手機地圖進行定位,似乎爛角咀西端在這兒西北方數十米處,適逢潮漲,綑邊難免濕腳,思量後決定是次西端探遊至此為止,沿原路返回雷達站。雖然路途不算長,但要覓路加上樹叢內有點悶熱,一來一回用了大約一個半小時。

 

 

步過直升機坪,可以選擇東南面小徑落山,但聽聞龍鼓上灘沙倉及水泥廠附近有數群惡犬,還是決定沿原路的山脊小徑步回湧浪路,再沿龍鼓灘路前行,探訪龍鼓上灘劉氏宗祠,並在旁邊車場門外的自動售賣機購買及享用一瓶冰凍汽水。經過地圖標示為容器資源回收中心的建築物後,在路口右轉,經過地圖標示為廢食油資源處理中心(已結業),沿昔日龍鼓灘至湧浪的舊車路前行,經過龍福山紀念花園(私營骨灰龕,已停止經營)及中華白海豚瞭望台入口,抵達龍鼓灘,探訪北朗村劉氏宗祠及於附近的士多享用一個下午茶後,步回巴士總站,候車離開。

 

 

 

 

數百年前已經有人居住的新界西極,經歷變遷,變成堆填區及厭惡工業集中地。在土地供應問題及香港西北部發展計劃之下(例如提議的尖鼻咀至白泥自動捷運系統),不知這一帶未來會否再次變天,甚至變身成為鳥語花香景色怡人的住宅區。

有關於曾咀轉播站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