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企企路線 - 地塘仔

日期 2021-06
地區 大嶼山
所需時間 4.25小時
行程簡介 昂坪 地塘仔 石門甲 東涌炮台

上個月是香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月,雖然直今的六月好像沒有上個月那麼熱,但在又濕又熱的天氣下,即使登上小山丘,亦頗吃力。作為好逸惡勞的我,又想外出唞唞氣,選擇從大嶼山昂坪步往東涌,既登高避暑,亦可看看法門古道的近況。

昂坪位處海拔約450m,雖然根據溫度直減率,昂坪的溫度比水平面低了大約三度,但仍感到炎熱。經過維修中的天壇大佛及寶蓮寺牌坊,來到茶園,多年前曾經在茶園餐廳進食及在路旁看馬匹踱步,近年只剩頹垣。來到路口,靠右可往心經簡林及凰凰徑,今次靠左沿昂坪奇趣徑行,不久之後便到達「東山法門、南天福地」牌坊。穿過牌坊,經過中道亭,不久之後路的左邊有一道水泥石級,參考地圖,此小徑應可通往寶林禪寺,入口附近的樹上也掛有行山隊路標,思前想後,還是留待下次行程。

 

 

沿主徑前行不遠,便會到達寶林禪寺牌坊「十方道場」及法航精舍,法航精舍前面有一座普同塔。來到一個十字路口,根據地圖,上山方向可以不經各禪寺而到達法門古道,往下的小徑可以不經各禪寺到達「水吟橋」,今次還是依指示牌前行,上下山這兩段小徑留待下次探訪吧。

主徑前行不遠,右邊有一小徑,小徑盡頭有一所「雙樹居」。返回主徑,步過横跨北天門石澗的小橋,右邊便見頗宏偉的石牆,石牆另一端有一座界石,似乎刻着「屚室地界」,沿界石後方的山徑上行,便到達一座昔日應該頗宏偉的建築物。

 

 

返回主徑,旁邊有一座「廻瀾」「葛榮禪修中心」,前行不久來到一個路口,主徑往下行,右邊小徑沒有任何指示,好奇心驅使步進行小徑,不久之後右邊有一往上的石級,引領到名叫「回欄小築」及「佛光園」的廟宇。返回小徑,前行不遠,路旁前後有兩支石柱,柱頂刻有「竹林地界」。再前行,右邊有小徑引領到「妙法林」,而主徑路旁有一屋,兩側分別刻着「願蓮」及「願行」。前行一小段,左邊有一支路,引領至一所大宅,大宅前有一樓梯通道,連接另一座住宅。返回小徑,前行不遠見一界石,刻着「蓮苑地界」。不久小徑右邊有一支路,支路旁有一似乎仍有人打理的建築物及鐵皮屋,而另一支路則有一座荒廢了的小屋。繼續沿水泥小徑前行,來到盡頭,前面有一道用鐵鏈鎖住的閘門,裏面有些似乎是塔的建築,似乎曾經在報章出現過。步進小徑左邊的支路,內有一些頗簇新及有特色的建築物。

 

 

 

 

返回分叉路口,沿指示牌往東涌前行,經過華嚴閣的山門、法林禪院、蓮華臺、楞嚴蘭若靜院及東林精舍,便滙合「水吟橋」的支路,路旁有一面石,刻有「往大澳昂平由右便直上」。沿主徑前行,根據地圖,水泥小徑左邊有一條小徑,並有一座行人橋橫跨曹溪,似乎是昔日的主徑,嘗試尋找小徑入口但找不到。前行不遠,抵達地塘仔郊遊徑的入口,依指示牌轉左往東涌方向前行,嘗試找找小徑另一端的入口,入口在一支電話線桿後,前行數步已經遇上茂密的植物,唯有放棄尋找該小徑及行人橋。

 

 

沿主徑下山,經過紀念何張蓮覺居士(何東爵士夫人)的蓮覺亭及羅漢寺,來到石門甲,穿過石門甲圍門(三級歷史建築),沿小徑步行至石榴埔村外,步往東涌道,探訪東涌炮台(法定古蹟)及炮台內的前東涌公立學校,旁邊有一座「蔡張紉詩夫人紀念堂」,根據課室內的走火警指示圖,紀念堂是昔日學校的電腦室及特別室。步至上嶺皮村,看看村前的神壇及公廁,公廁天台設置有微波通訊及發射器材,似乎這裏是東涌數碼電視輔助發射站。步回東涌道,剛巧有巴士抵達,登上巴士前往東涌站,結束今次旅程。

 

 

 

 

參考:《大嶼山誌》有關地塘仔有關的資料

東山法門
從東涌地塘仔登山,經過無數斜坡,至鳯凰山麓高原處,有小牌坊一座,刻有東山法門四字,乃英人政府律師貝納祺所建,背面刻有鳶飛魚躍草書,有聯云 :「到此已為無俗慮,上來自覺有天然」, 俱為半角僧明慧所書,入門數武即見四圍廣袤農塲,轉過山坡則昂平寶蓮禪寺歷歷在目。

竹林
由東涌羅漢岩直上鳯凰山地塘仔村落,有小靜室一間,丁方一丈。室傍有巨石一塊高約二丈,上用英坭結成尖塔型。此乃原日之東涌華嚴閣,遠參法師於民國初年由大江南北弘法回港,於此結廬。四圍修竹,流泉潺潺,對海青山入目,四時好鳥依人,溪聲山色,別有境界。迨戰事蔓延華南,是時遠參老法師因往南洋弘法,乃將此靜室轉讓顏居士,遂將華嚴閣三字改為竹林。

葩嚴閣
在地塘仔竹林上層,一連兩幢,原名鶴林,民國十五年了見比丘尼於此創建。前後廣栽花木,下闢菜圃,接竹引泉,石橋通溪,樓上供佛,陳設莊嚴,戰後遠參老法師,仍改回葩嚴閣。

菩提苑
在地塘仔華嚴閣側,民國廿二年高浩文居士於此建築,以為梵修之所,後隨虛雲老和尚往韶關重興南華寺,由此發心出家,法號寬文。

蓮華臺
在地塘仔華嚴閣下層,民國十七年智明比丘尼於此開山創建。四楹並立,一連三幢,殿堂寬敞。左右有水巷,兩邊小室附焉,美輪美奐,莊嚴殊勝。惜戰時正殿毁於火,尚存門樓兀立。一九五七年香港東蓮覺苑林楞眞出資重修,智明老尼另建一小室於蓮華台右側,號曰東林。

法林
在地塘仔蓮華台上層,建築佔地與蓮華台大致相同,民國二十一年德清比丘尼於此購建。左右兩山合抱,面迎青山最高峰。門前闢為菜圃,花木扶疏。戰後贈與南華寺退居復仁老和尚,龍天擁護,四眾皈依。至一九五二年大加重修,將樓上全座改作禪堂,效南華坐禪風範,親與同居大眾躬作農禪生活,師百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旨,年內專弘禪七,為港九新界打禪七最多之道塲。門前原刻黃叔度即寶乘法師題聯云:「法法何曾法,林林不是林」。

雙樹居
在鳯凰山地塘仔葩嚴閣右側,民國二十五年楊鐵夫老居士於此購建。原名桐廬,後改雙樹居。

佛光園
在地塘仔葩嚴閣上層,民國十八年德山比丘尼於此創建。

廻瀾小築
在地塘仔高處,右隣佛光園。一連兩幢,樓砌石欄,別饒雅致。民國十九年圓成比丘尼等購地建築。

蓮苑
原名雲岩,在地塘仔最右邊,依山而建,一連兩幢。民國十八年道明、慧持兩位比丘尼開山,現由法光比丘尼主理,改名蓮苑,一九五六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