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企企路線 - 棺材角尋棺材石

日期 2021-01
地區 西貢
所需時間 6小時
行程簡介 大灘郊遊徑 攔路坳 南風灣 望樓仔 棺材角 海下灣石灰窰 海下

蒲台島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叫棺材石,北果洲亦有一副水中棺材石,然而論數量及規模,西貢海下附近的灣仔半島有一個地方滿佈棺材石,連地名也叫做「棺材角」,今次旅程嘗試探訪這個位於海下灣海岸公園旁的棺材角。

乘車到高塘下洋,沿左邊車路步往大灘村,經過橫跨猴塘溪的八達橋後,接上大灘郊遊徑,小徑旁邊有數個細小的沙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覓路探訪。經過一個較大的沙灘(有朋友稱它為獅地沙灘)後,上行至爐仔石半山,然後下降至攔路坳,覓路下降至南風灣沙灘,看過景色後返回攔路坳,在此離開大灘郊遊徑,步進灣仔半島。早在1866年的新安縣全圖,灣仔半島標示為「三茅石」,往後的地圖英文名字標示為「Sam Mau Shak」,1928年及往後的地圖灣仔半島西端則有英文名字標示為「Sam Mo Shek」,比較近期的地圖灣仔半島西端標示為「Sam Po Shek三抱石」,塔門聯鄉太平清醮則包括「三磨石灣」,似乎「三茅石」、「三磨石灣」及「三抱石」都是灣仔半島西端附近的地方,跟對出的三個小島有關。

 

 

 

 

沿灣仔自然教育徑前行,於灣仔西營地的洗手間(洗手間附設淋浴設施)梳洗後,來到教育徑的北端,在此離開教育徑,轉入警告牌/指示牌後方的山徑。

沿山徑往北面前行,途中登上望樓仔,探訪相信是全香港最幼的標高柱#4037.12。標高柱旁邊是一道石砌高牆,站在高牆可以遠眺黃竹角咀、深圳、赤洲、塔門及高流灣。參考網上資料地政總署數碼地圖,此處似乎是一座建於清代的廢堡,南北面有石牆及堡內有壕溝,百年前英軍曾經用作射擊靶場。

返回山徑往北面前行,旁邊可以看到石牆的基座。來到一個分叉路口,行右邊小徑,下降至一個彎位後,便見一條陡斜的山徑,山徑旁邊有人繫了繩索,小心翼翼沿山徑慢慢下降至岸邊,便見不少長立方體、狀似棺材的石柱散落岸上及水中。步行到一個小平台,地面有四方形石面,旁邊有些直立的、有些東歪西倒的四角石柱,令筆者記起一段關於北果洲月球崖的介紹:「岩層有一傾斜大斷裂,上面的岩石被風化變弱,最後斷裂並隨斜面滑下海峽,露出數個足球場大的斷裂面,甚為壯觀。在斷裂面上,六角柱石面清晰可見,如蜜蜂巢。」。或許棺材角的棺材石及身處的小平台都是因為類似的情況下形成。

 

 

 

 

探訪棺材石後,便沿原路返回自然教育徑。沿自然教育徑前行,來到灣仔南營地,步出碼頭,看看香港童軍總會「賽馬會跨世紀大露營」紀念碑。每逢星期六、日及假日,灣仔南營地碼頭都有街渡往來黃石碼頭,如果時間有限可以考慮乘坐街渡在這裏起步/離開。返回自然教育徑,前行一小段便回到攔路坳,接回大灘郊遊徑。

 

 

沿郊游徑往方向海下前行,經過世界自然基金會海下灣自然生物中心,來到「海下灣石灰窰遺址」,看看石灰窰後,步行到海下沙灘,探訪東風石(最高的一塊是響石),然後穿過海下村,來到小巴站候車離開。